近日,秦皇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秦皇硯制作技藝”榜上有名,傳承人是已近不惑之年的周永峰。
制作硯臺,需要石材原料。2013年的時候,周永峰閑暇之時就參加戶外穿越。一次,在撫寧和青龍的崇山峻嶺之中,他偶然發現顏色或綠或紅或有圖案鑲嵌于間的石頭。如獲至寶的他找到從事書法篆刻的劉鐵峰老師,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秘、檢驗與打磨研究,發現這些石頭是做硯臺的上好原料。
因為石材來源于秦皇島的大山,劉鐵峰說:“這個石頭就叫‘秦皇石’吧?!敝苡婪彘_始做“大自然的搬運工”,囤積了很多石料,并開始研發制作“秦皇硯”。
用“秦皇石”制作出來的“秦皇硯”,溫潤細膩如嬰兒肌膚,發墨而不損毫,磨而不滑,呵氣即潤,色澤艷雅,質地優良,硬度適中,具備了端、歙二名硯的特點,是硯臺佳品。
為了更好地開發“秦皇石”的研究、制作,周永峰在劉鐵峰的支持下,成立了“品硯堂”工作室。劉鐵峰親自潑墨賜名。從此,“二峰”師徒成為忘年的亦師亦友。
周永峰不負恩師期望,不僅成為硯臺制作的工匠,還豐富了工作室從新石器時期研磨器(硯臺雛形)到漢、魏、晉、唐、宋、明、清等不同朝代古硯珍品的收藏。通過收藏,在古人的作品中探究與推敲,他集數年之力,創作了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一系列石硯和主題茶臺。這些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獎勵。
這其中最令周永峰驕傲的,是這一組以“秦皇文化”為題材的作品。在這組作品的構思與創作中,他查閱秦皇島歷史,竟然驚奇地發現,宋朝咸淳年間進士俞應僉就撰寫過題為《秦皇石》的詩詞,詩中寫道:“祖龍盛氣役神鞭,壁立無移只屹然。定見先朝陳寶化,陰靈寂寂笑求仙?!睅熗蕉税堰@些精美的石頭稱為“秦皇石”竟與先人不謀而合。
“每一塊硯石,都于寧靜中透著靈動,靜默中迸發著光輝。那高士硯——采薇圖刻畫的伯夷叔齊禪讓之德綻放千年風采;甲骨硯的古樸低沉中散發著歷史的芬芳;美好寓意的秦漢文字和紋飾瓦當硯,傳遞著平安吉祥……每一款都讓來訪者眼前一亮,感嘆年輕人的手藝功夫?!庇凶骷疫@樣描繪周永峰的作品。
周永峰表示,“秦皇硯制作技藝”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性名錄,是對自己最大的褒獎,今后要創作更多體現秦皇島文化的作品,讓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精美石頭唱出時代的主旋律,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國際一流旅游城市作出新貢獻。(秦皇島日報 記者李楠 通訊員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