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意提升農民的精神風貌。這是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具體要求,這本身也是一篇大文章,農村基層干部和廣大農民要積極作為,把這篇文章書寫精彩。
在新時代,農民在追求生活富裕的同時,也要追求精神豐富,展現良好的精神風貌。農民良好的精神風貌是什么樣?請看我市的一個典型事例:《秦皇島日報》近日刊登一則報道,講述撫寧區大新寨鎮小河峪村村民通過開辦“農家樂”增收致富的故事,故事中就展示了村民良好的精神風貌。
首先是黨員干部帶頭境界高。小河峪村以奇松怪石、山水人家而聞名,隨著道路的修通,慕名前來的游客日益增多。該村黨支部委員、婦聯主席韓秀敏看到商機,在村里第一個辦起了“農家樂”,收入頗豐。在她的帶動下,村中“農家樂”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這些新開業的“農家樂”也就成了韓秀敏的競爭對手。此時就顯示出了韓秀敏的高境界,她對新開業的“農家樂”不但不排斥,還伸出熱情之手予以幫助,缺被子她送去被子,缺經驗她介紹經驗。有些游客對此不解,明明是競爭對手,為什么還這樣相助?韓秀敏微笑著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帶動全體村民共同致富是我的心愿?!薄按缴交€漫時,她在叢中笑”,韓秀敏就展現了這樣的胸懷和風貌。
其次是村民跟隨風格高。小河峪村越來越多的村民辦起了“農家樂”,這些同行自然也成了競爭對手。每個同行都想利益最大化,但市場“蛋糕”就那么大。面對競爭,同行們并沒有出現競相壓價、互相貶低等惡性競爭,而是形成了和睦相處、扶持共享、相互補充的良性循環。用韓秀敏的話說:“我們就像一家人似的,這家的餐具、餐巾紙不夠用了,直接到左鄰右舍去拿就行,大家都很樂意相互幫忙?!彼自捳f“同行是冤家”,可小河峪村的“農家樂”卻是“同行似家人”,他們有難處互相幫,有錢大家掙。農民有這樣的精神風貌令人欣喜。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何一起抓?小河峪村作出了示范,他們掙錢有道、競爭有德、相互幫扶、共同富裕,其做法值得各村學習借鑒。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農村基層干部特別是村干部要擔起責任。本村的兩個文明如何協調發展,村干部要有思路、有辦法、有措施,不能空談,也不能一手硬一手軟,只抓增收致富,忽視提升村民的精神風貌,特別注意防止物質富足、精神貧乏。
農村的黨員干部要作出表率,重點放在帶領村民共同富裕上,像韓秀敏那樣,自己富了幫助村民也富起來,這種做法最能感動、感化村民,以好黨風促成好村風、好民風。
村民也要跟上來,當好提升自身精神風貌的第一責任人,積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像小河峪村“農家樂”的主人們那樣,和睦相處、守望相助、互相幫襯、共享富裕,成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的時代新人。(秦皇島日報 張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