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已過,驚蟄正在到來的路上。只待一聲春雷,地下沉睡一冬的小蟲兒們,快醒醒吧,生命中的好時光開始了?!按豪醉?,萬物長!”像運動場上聽到發令槍,萬物登時都打起了精神。
在雨水和驚蟄之間,還有個“龍抬頭”的日子。此時節,大地解凍、陽氣回升,田野不再落寞沉寂,陸續可見三五農人。在古代,“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君王會到田間親自示范,意在勸農勸耕、惜取春時。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詩: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他說的是在呈十字的河渡口,一字而行的少年們踏馬游春的盛景。盛年不再,對于大多數的不再年少的我們,在“新雨晴”“一時生”的盎然氣象里,是不是也會生出“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豪情,在雪洗后的春光、枝上花開的春景里,綻放生命之綠意,也來一番打馬揚鞭、縱橫馳奔呢?
當告別了嚴寒和冰凍,當走出了恐懼和病痛,當決定了迎著晨光迅跑而不是面對晚霞幻想,要相信,這個春天,它一定是不同的。天地生發,萬物以榮,但個體總是差異的、微渺的,有的惰而不發,有的發而不榮。我們或許都有點兒像冬眠后的熊,更加渴望蜂蜜,也更加知道苦寒常伴、甜不易得。我們或許會像植物初綻的綠芽,本舒展身姿、一縱向上,卻擔心來場倒春寒,激情冰凍而摧折所有。
今年春晚的小品里,有關于糊弄、躺平的詼諧演繹,“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這兩年的百姓話題里,有不思進取、躺平無為的自嘲戲謔,看似人畜無害,實則是擺爛逃避,于國于家無益,于己則是自我放縱,辜負了時光、浪費了青春。
“不恤年之將衰,而憂志之有倦”“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在古人無數的錦心繡口的諄諄教誨里,都提示我們一個道理:抬望眼,向前看,多鼓勁,莫氣餒,好前景是拼出來、是干出來的,有追求、有熱情、有力量,就能夠成就一個無悔的自我。正如一首歌所唱:莫說青山多障礙!莫說水中多變幻!未怕罡風吹散了熱愛!不怨天不怨命,但求有山水共作證!
春天不僅象征著希望,更意味著人們將付出百倍的辛勞,打好全年的基礎?!岸露?,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鼻趧谝簧睦吓?,春耕開始了,那就不要磨磨蹭蹭,而偷懶而?;?。馬上驚蟄了,如雷之盛大,如電火之豐美,那就不要昏昏沉沉,而貪睡而裝不醒了。芳菲消息到,杏梢紅,努力起來,不負光陰不負卿。春到人間,策馬揚鞭,努力起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春天里,我們該以怎樣嶄新的氣象,起筆描畫心中的愿景?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春天里,我們該以怎樣抖擻的狀態,做一個勤勞的趕跑者?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里,我們該怎樣播下奮進的種子,而破土而拔節,而矚望又一個春華葳蕤、果碩花繁?(秦皇島晚報 朱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