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新亮,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海港區駐操營學區駐操營小學水門寺教學點音樂教師。他曾為了上好音樂課把自己家里的電鋼琴搬到學校,在聲帶出現問題的時候,偷偷用激素藥物治療,不耽誤一節課。在每一次藝術活動中,他用音符開啟山區孩子美的啟蒙,用真愛堅守大山最貧瘠的土地,用執著一路播撒夢想、揮灑青春。近年來,龔新亮先后獲得2022年6月“時代新人·河北好人”稱號、“河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稱號、河北省音樂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不懈的辛苦付出擦亮了他的人生底色。
懷揣夢想用愛堅守
從小喜歡音樂的龔新亮,就連玩泥巴都會做個麥克風,拿著給大家演唱。兒時的他,做夢都希望能成為一位音樂老師,把自己的幸福與快樂通過音樂傳遞給家鄉的孩子們。2011年8月,他以撫寧縣教師招考音樂類總分第二的成績順利地成為了一名正式教師,并如愿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滿懷憧憬地開啟了自己音樂圓夢歷程。
然而,當懷揣著自己的音樂夢想踏上那方講臺時,龔新亮才真切地明白,自己未來的路有多么艱難。大山深處,每天放學后陪伴自己的只有寂寞;簡陋的教室里連件像樣的音樂器材都沒有;孩子們把音符讀作“1234567”,連完整的曲調都唱不出來……
這一切沒有嚇退這個年輕的小伙子。他告訴自己:寂寞不怕,全身心地去愛孩子,有孩子就有了快樂。沒有器材,他毅然將自家的電鋼琴搬到學校,因為音樂課不能沒有悠揚的琴聲。
當孩子們在音樂課上伴著悠揚的琴聲沉醉在自己動聽的歌聲中,課下像小鳥一樣帶著崇拜而欣喜的神情圍在他的身旁時,他告訴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犧牲小我艱辛圓夢
“學音樂能有啥出息,這不耽誤學習嗎?”面對許多家長的不理解甚至反對,龔新亮經常利用休息時間,翻山越嶺到那些有天賦的孩子家里家訪,做家長們的工作,讓他們知道,山里娃也可以靠音樂闖出一片天。
記得2013年春天,一年一度的撫寧縣(行政區劃后,駐操營鎮劃歸海港區管轄)“六一”文藝匯演在即,龔新亮組織學生排練舞蹈、指導演唱,起早貪黑,因為這是孩子們登上舞臺展示自己的難得機會。
由于用嗓過度,龔新亮患上了嚴重的聲帶小結。醫生告誡他必須立即閉聲休息,否則將會有不可挽回的后果。面對著家長殷切的目光、孩子們祈求的眼神,龔新亮默默做出了選擇。他偷偷地背著家人用激素類藥物進行霧化治療,病情雖有所緩解,但他的臉卻因激素的副作用越來越胖。父母心疼得直掉眼淚,校長也經常勸他別這么糟踐自己,但固執的他硬是挺了下來,從來沒有耽誤一節課和一次藝術活動。
春去秋來,一批批孩子因為他愛上了音樂,也在音樂中享受著成長的幸福。在龔新亮的不懈努力下,這所不起眼的山溝小教學點竟相繼組建了學校合唱社團、舞蹈社團和戲曲社團,而且開展得有聲有色,在遠近小有名氣。
揮灑青春無私奉獻
在教學實踐中,龔新亮孜孜以求,要強上進,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沉浸在理論書籍學習中。他的虛心好學打動了我市音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果艷麗,被后者吸納為工作室成員。
作為駐操營學區唯一的市級音樂學科骨干教師,他無疑成為了領導心中的“寶”。2021年5月,駐操營學區中心校校長張立新找到龔新亮,希望他能真正發揮蒲公英的播種效應,組建一個學區級的音樂工作室,帶著學區年輕的音樂教師們一起成長。
面對這個沒名沒利、純屬額外負擔的差事,龔新亮欣然接受。于是,學區內李芳遠等6名教師在他的帶領下,開啟了成長蛻變的歷程。每一次活動后,教師們都會滿懷欣喜地分享收獲,表達著對這個毫無保留的“師傅”的感恩之情。
如今,在長城腳下那個美麗的小校園里,年輕的龔新亮默默地用一顆簡單的心與質樸的情懷編織著山間最美的風景,執著地書寫著美麗的夢——屬于他的、也屬于孩子們的夢。夢,沒有終點;故事,仍在繼續……(秦皇島日報 記者何春雷 通訊員劉蘊慧)